率领团队用10余年的耕耘,让万亩荒山变成茶海,2012年当地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5000多元,现在达到1.7万多元,茶产业成为当地富民兴村主导产业……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县建中镇,黄红缨在荒山里为茶叶“安家”的故事广为人知。
2012年,来自湖南的黄红缨扎根建中镇,拓荒种茶,创办茶企,带动村民致富。她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、全国三八红旗手、贵州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。
2009年9月,黄红缨在老家湖南醴陵经营多年的生态立体农业项目因修路而结束,本可以享受人生的她决定开启二次创业。为了寻找项目,她辗转14个省份,最后在建中镇果水村停下来。
“没想到还有这么贫穷的地方。村民上山干活,两个水煮的洋芋就是干粮。”初到果水村时,这里的贫穷状况触动了黄红缨的内心。
果水村当时属于省级一类贫困村,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,剩下老弱妇孺留守村里。交通闭塞,村输还靠骡子、马驮,有的村寨甚至水、电、路、信“四不通”。
在常人眼中,这里显然不是一个适合发展产业的地方,但黄红缨不这样认为。经过多次检测土壤样本,进行气候条件分析,她认定这个常年云雾缭绕、一竞技网址年均气温15.2摄氏度的云贵高原过渡阶梯地带非常适宜种植茶叶。
黄红缨决定在这里开荒种茶。在亲朋的质疑声中,她同过去优渥的生活告别,带上全部积蓄离开家乡。2012年10月,黄红缨创办的茶企入驻建中镇。
创业之初,黄红缨带着当地村民平土地、筑梯田,吃的是山塘水,住的是简易板房,一竞技网址脸上、手上都脱了皮,一个月瘦了十几斤。
由于经验不足、技术不成熟,他们栽种的第一批黄金芽茶树苗遭遇冰雪凝冻,折损殆尽,200多万元的茶苗投入全部打水漂。黄红缨脑海里无数次闪过想要放弃的念头。
选择种茶,不是黄红缨心血来潮的决定。长期与土地打交道,她积累了丰富的“三农”工作经验。瞄准市场需求,她决定打造有机茶园。
常规茶园3至5年成园,有机茶园则需要7年左右时间成园丰产,投入也是常规茶园的3倍以上。黄红缨沉下心来,带领团队一边抓生产经营,一边抓技能培训,一步步实现既定目标。2013年,种植白茶3000余亩;2014年,种植黄金芽、白茶等品种5300余亩;2015年,种植福鼎大白3600余亩。茶园覆盖3个村的40余座荒山。
至此,黄红缨创办企业的茶园基地面积达到1.2万余亩,并全部获得欧盟有机、中国有机认证生态茶园。
在建中镇十里八乡,老老小小没有人不认识黄红缨,大家都对她交口称赞。她创办的茶企有力推动了当地茶产业发展,也促进了村民增收。
该茶企年提供300个以上稳定就业岗位和1800余个季节性工作岗位,年均发放劳务工资1900余万元,帮助茶农实现年人均增收13000余元,就业群体中,空巢老人、留守妇女、伤残人员等占比90%以上;建立农企利益联结机制,帮扶建中镇858户村民连续多年获得保本分红收益。
村民缺乏劳动技能,黄红缨利用劳模创新工作室一次次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。每次培训少则两三百人,多则七八百人,在茶山、车间现场教学,致力于把村民培养成产业工人和职业农民。
这些年,黄红缨带领团队不断研发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设备,建设了标准化生产车间,拥有6条工艺生产线年,她创办的企业成为贵州第一家制作工艺老白茶的企业,解决了贵州茶叶夏秋下树的难题。2022年,她的企业研发出都匀毛尖标准化生产线,被评为“都匀毛尖茶实物标准样制作企业”。
如今,作为茶业领域专家,黄红缨还受聘为浙江大学、贵州大学茶学院等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。